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大兴“中国药谷”召开
这场名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工作会”的行业盛会,以“创新驱动赢未来,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生态、高精尖技术、产业集群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际合作和园区创新发展等行业热点问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这场盛会邀请到了近120位来自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家等,同时也吸引了来自中外200多家生物医药园区,500多家中外医药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200多家投资机构等近15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期间,专题报告、项目路演、合作峰会、行业论坛、交流研讨会、项目洽谈对接等活动高潮迭起,真可谓“规模层次高端、行业大咖云集、前沿科技聚集、发展意义深远”。
时光如梭,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2019年。2019年10月17日,“2019第三届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在济南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动能转换、生态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国家卫健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农工党中央生物技术与药学工作委员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药监局、济南市等单位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来自国内外300多家医药园区、500多家医药企业、100多家投资机构、100多家科研院所、医院及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家等共计12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在这两场孕育生物医药产业崭新革命和宏伟蓝图的盛会上,都有一位在聚光灯外辛勤耕耘的智者——他叫芮国忠,眼前盛况空前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盛会,也曾是他三十年前的梦想。
芮国忠,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联盟(CBPCA)秘书长,火炬国康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中国药谷”科技创新中心,笔者见到了芮国忠先生。这位致力于推动中国医药健康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改革与发展三十多年的“沙场老兵”,向笔者阐述了自己创业至今的心路历程。“从国家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到科技部火炬中心,我有幸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共同成长。走向市场、服务产业、与国际接轨,三十年来的发展,令人心潮澎湃。”芮国忠向笔者讲述了自己从“绘梦”到“圆梦”的人生脉络,以及未来“追梦”的期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翻开故事的篇章。
从零开始:“92”派改革的拓路者

故事的开始,先让我们回到31年前。1988年,芮国忠从北大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成为卫生部科教司的一名国家干部。这年的8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即著名的“火炬”计划开始实施。“‘火炬’计划是‘863’计划的衔接,其目的是促进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我开启了自己的事业生涯。”正如芮国忠所说,当时的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全面升级的时代。换句话说,一个新的全球科技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从美国极富野心的“星球大战计划”,到西欧17国联合签订“尤里卡计划”,提出建立“技术欧洲”口号;从日本提出“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基本政策”,到印度发表“新技术政策声明”,中国科技界不可能默默无声。1991年,国家高新区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大家深受鼓舞。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即历史上著名的南巡讲话,这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1988年到1992年,在历史大潮激情涌动的同时,芮国忠站在潮头,身处一线,感受到了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

多次获得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选奖项
获得科技部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医学专业背景的芮国忠,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科技”与“经济”有关——这无疑是一种缘分。当年卫生部科教司,分管着卫生部下属的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也同样管理着学校、科研院所的“三产”——即校办和院办企业。“那时,与医药相关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工作,都集中在这些‘三产’企业。我便在此时,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工作结下了缘分。”年轻的芮国忠,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正扑面而来。作为一名身临医药科教管理一线的国家干部,他觉察出改革的步伐正在加速。“我亲身参与了卫生部科技教育发展中心的相关创建工作,当时,科教司准备在这家事业单位之下成立一家‘三产’公司,用以实现服务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市场化思维、市场化机制,反映出我国正从计划经济模式向着市场经济模式飞速转变。
第十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前沿技术与产业化高峰论坛
“从政企不分,到支持市场化运营,我感到干事创业的一线一定侧重于市场。”怀着梦想的芮国忠,于1993年离开当时的卫生部,一头扎进市场的汪洋大海中。芮国忠“下海”了。
“弃政从商,我开始从事药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的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工作,五年换了好几家公司,国有的、民营的、合资的,并且掘到了第一桶金。”芮国忠并没有离开生物医药行业,而是他离市场更近了,懂得了企业、产品、客户、需求,以及市场。最重要的是,他有了最初的启动资金。
成立上海奉贤基地并挂牌

荣获第11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
风生水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卓越先行者
科技成果是特殊的商品,但是卖技术和卖产品十分不同。生物医药项目的商业化合作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也有很多种商业合作模式,但很久以前项目拥有方与需求方惯于在“私下”交易,因不够公开、透明而被称为袖子里的交易,从而引发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技术工业化开发程度较低、技术估值偏低、技术合同不规范、知识产权不够明晰等。还有一些科研机构并不十分了解技术市场行情,往往盲目要价,使得一个科技成果商业合作谈判过程冗长,往往一项新技术还没有被转让出去就已经“人老珠黄”了。2000年5月11日,北京亮马大厦,一场“阳光下的交易”盛大举办,引发四方关注。当晚,这场名为“首届中国国际医药卫生高新技术成果拍卖会”实现了中国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上的创新。“当晚,共有4项成果拍出所有权;1项成果拍出10%股权;7项成果拍出交易预留权。”芮国忠对当年的场景如数家珍。科技项目竞拍是阳光下的公开交易,符合项目商业化合作对于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同时可以更好的使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的价值得到体现。


开创科技成果拍卖先河,此为历史珍贵照片
自2000年“511”里程碑事件后,历史的大潮继续向前推进。2002年年初,芮国忠调到国家药监局任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开始了第二次创业。“2000年那次拍卖其实触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技术成果到底值多少钱?如何估值?依据是什么?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知识产权的质押?”芮国忠所深思的这些“技术交易”问题,也成为他未来工作探索的重点。先行先试的芮国忠,也是在2002年取得了“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他也是我国第一批拿到这个资格证书的新职业从业者。
技术成果转化的门槛很高,不仅要懂技术、懂管理,还要懂市场、懂金融。“当时,我国技术成果转化困难,难就难在没有专业人士负责技术的推广、运作和落地。”芮国忠告诉笔者,技术经纪人要一手掌握技术,一手掌握市场,才能让技术与产业相结合,实现市场效益。
1997年开始创业,芮国忠主要聚焦在两块业务。第一块就是生物医药科技成果的科技中介服务工作;第二块业务,就是药品的临床试验。“企业需要通过临床试验拿到上市许可,相当于技术成果产业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如芮国忠所说,临床试验是一项非常严谨、复杂的工作,这也需要有专业的公司和团队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近些年,伴随中国加入ICH,即“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中国临床试验与国际接轨,使得市场对这方面专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创业过程中,我不断细化自己的服务内容,紧紧跟随国家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以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

2009年,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
2008年,组织实施全国医药技术高级人才管理培训班
“从1988年工作以来,以及二十多年创业的经历,我只是在专做一件事:不断构建高端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有力促进医药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于是,基于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以及实现创新型产业生态发展的思维也油然而生。
百园千企:创新型产业生态发展的实践者
1988年,火炬计划开始实施。正是在这一年,芮国忠一脚迈出校门,踏上生物医药科技行业的大门。2016年,芮国忠开启人生第三次创业进程,作为科技部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联盟(CBPCA)秘书长,火炬国康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得到了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全力支持。“科技部火炬中心的优势是抓国家高新区建设,而产业的创新就在园区。”历史发展与个人命运的不谋而合,为芮国忠的事业轨道,画出了一道漂亮的回归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一定需要一个好的生态。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按照产城融合新区、配置资源大平台、涵养产业生态圈的模式进行。”三十多年的积累和思考,芮国忠认为中国生物医药园区高质量发展必将由传统的工业园区向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生态园区转型。
“国家科技部早在2011年就提出这样的设想,2012年科技部制定《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截止2017年底共认定了2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不是企业简单的集聚,是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企业并存,不同类型的企业共生,是一个生态化的企业群体。如今,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基地、药谷、科技城、创新示范区等)发展方兴未艾,几十年来全国各级高新区、经开区的发展也良莠不齐,甚至遇到了这样那样的掣肘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2016年9月29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烟台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工作会”,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领导下,在这次大会上,由17家国家级高新区发起成立了“生物医药园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联盟”。联盟实际上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组织,科技部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是联盟依托管理单位。“共建共享、战略支撑、合作共赢、协同发展”是联盟秉持的发展理念。“努力把联盟打造成为我国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行业拥有‘百园千企’成员的创新型行业组织和全产业链资源整合高端平台,成为未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和园区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抓手’、‘推手’和‘帮手’。”在芮国忠看来,科技部火炬中心给了他更高更宽的视野和发挥更大作用的舞台,也更加坚定了信心、决心和未来发展方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本文开头“2018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工作会”在大兴“中国药谷”召开的盛况。
2016年9月,“生物医药园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联盟”宣布成立

2017年,联盟首届年会在石家庄高新区召开
2018年9月,组织召开2018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2018年,组织实施大兴“中国药谷”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讨会

2019年7月,组织实施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工作推进会

2019年10月,在济南组织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工作会

2019年10月22日,参加博鳌论坛生物医药大会

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孟加拉签字仪式

促进国际交流,带队赴澳大利亚考察

促进国际交流,带队参加中意创新周

组织中美生物医药考察团活动

致力合作共赢,加强平台合作

2018年4月陪同科技部火炬中心领导赴澳大利亚考察

组织中国生物医药高成长企业上市融资论坛
采访手札
本文截稿时,笔者得知,由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主办,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联盟、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发展中心承办的“2019第三届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圆满落幕。这次大会聚焦新药创制、干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与精准医学、AI+智慧医疗、生物医用材料、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等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最新动态,共分五个篇章,包含开幕式、主旨报告和高端对话、6大专题活动、6大前沿技术论坛、3场项目合作对接活动。作为目前国内唯一针对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发展与合作的国际性年度盛会,“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积极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向创新引领、绿色高端、开放协作、生态赋能方向发展,积极培育世界一流生物医药园区,大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园区管理者、企业家、投资家、科学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和提质增效。作为大会的重要策划者、执行者之一,芮国忠正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梦想。